title: "我这样使用Evernote"
date: 2010-12-23
tags:
- "evernote"
我这样使用Evernote
我用Evernote有两个特点:一是简易而持久,二是把 Evernote 真正当作 Evernote 来用。本文应该会不断更新、甚至添加大量注释,但初稿还是保持最简单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点滴修正和补充,会首先更新在 http://www.evernote.com/pub/xbeta... ,积累一段时间,再同步到本博客。
唯一满足我「随时随地记录、自动汇集一处」” 需求的工具。 持续改进,未来有保障。
第一次知道:不记得。 第一篇博文:2007年8月,就Evernote的中文支持进行关注,并与官方沟通。 第一条笔记:未保留。目前留存的第一条是2007年11月,就是关于Evernote的。 断续试用:2007-2009 高强度使用:2010年开始,EN3.5,多终端同步。
Lenova Thinkpad T400 (公司为主) IBM Thinkpad T40 (家) 另外一台PC (老婆、公司) iPad 16G wifi(家) 黑莓手机 Blackberry 9000(到处) Evernote 3.0.275 任意PC的浏览器(偶尔)
工作相关笔记 软件、博客相关笔记 个人事务笔记 宝宝的日记
我自己在用 老婆大人在用(和我用同一个Evernote ID,以进行共享协作) 宝宝间接在用:她的少量照片(尽管黑莓照相效果太差)、她的日记(当然是爸妈代记)
工作笔记 软件笔记 资料摘录 协作记事 宝宝日记
网文摘选: 上网时,看到好内容,选中相关文字(是相关文字,而不是全篇),按 win+g。 Evernote win 3.5 自动生成一条笔记,并保留来源。 对笔记稍做注解。
手机拍照: 带着小宝宝,或见到什么其他要照相的,会用黑莓手机(BB9000)拍照片,直接传到Evernote。这样,两台PC上就同步了。
随手记录:别人告诉我一个电话、会议通知,随手记在Evernote中……
总数据量(2010-12-06): 2275条笔记,11个笔记本(有本地的、有同步的、有公开的),40MB数据库,速度很快。 总数据量-补充:2010年7月曾为了测试大数据量的性能,导入大量附件,数据库367MB,尽管当时的V3.5 速度不算快,但也可以接受。
Evernote的tag功能很强大(v2.2时最强大),也支持支持多个笔记本,且最新版支持笔记本组功能。可以用这些功能做到树状管理,但是,这并不是Evernote的正宗风格。Evernote的风格是“不管理”,即“写笔记时只管记,用笔记时只须搜”。再一点,tag功能在移动端是相对不便于操作的。
实际上,很长时期,我就是一个笔记本,tag也很少用。 后来只是为了研究新功能,才弄成了多个分组的笔记本,建立了树状的tag。 建议方式:多笔记本,大多数笔记不做tag。或单一笔记本,建立层级式tag。因为 笔记本+tag的组合,会让人在点击导航时很不方便。
2010-12-23: 首次发布 2010-09-01: 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