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TheBrain-4
2022年6月2日 下午 4:06|1小时30分钟50秒
关键词:
笔记、闭环、父节点、软件、知识、认知、可视化、大纲、格式、分享、观点、思维导图、产品经理、使用场景、信息工具、知识节点、节点排序、节点信息
文字记录:
大家等一下,我们 8 点开始声音可以吗?
谢谢。
我是准备放李健的,但但是但是我今天这个麦克风用了这个麦克风,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放出来,那是待放了,应该。
我是在放了我,我先把麦克风拔下来。
好。时间到了。
好,时间到了,我们开始,现在十一个人我们不等我,一向不等人,基本上不等人。按规则来,今天虽然是第四讲,但实际上因为第五讲就不讲了。所以今天其实是我主动分享的最后一次,我们仍然还是要复习一下上一讲的内容。因为刚好最这几次好几个同学提到了闭环这个问题,闭环这个词其实待会说,我们先复习。那么上节课主要讲了一个,用数量的观点和时间演化的观点去看待软件。那么我自己比如说我使用维持笔记要 10 年接近 1 万条的记录。一大清单,三年 3000 条记录平均每天三条 the brain 用了一年,但是我迅速积累了将近一万个节点。最重要的是连接数这个 14,000 多相,连接度大家注意。 1 因为上次我特别强了,强调了 N 和 N 减1,但这个其实个反义是讲思维导图的,有这个关系。 the brain 里面,大家可以适当关注一下每个想法的连接,关注一下这个数据。当然我强调了一下,说批量导入的是不算的,如果一个操作成本太低,那它就没有价值。大家想一下,比如以前翻译是有价值的,你懂英文,那现在机器翻译效率提升很快。那实际上按照这个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观点,翻译的价值就迅速降低。
数量里面对上次讲了是个 N 和 N 减1,但是我挪一下这个,所以在 the brand 里面,大家更关注一下这个就是我给它起名叫连通度,就是这个,节点的数量除以这个连线的数量连通度,连通度越高,或者讲它比一连通度减1,大概是比如说一般应该是在 0.1 几,比如说零点五零点六这个样子连通度越高,说明你的知识节点一种贯通性,或者叫你的体系化。理解的悦悦通可以简单粗暴地用这个数据去表示。然后讲了一下这个时间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如果大家遇到问题不明白,怎么办呢?向后退一直退到最原始,又不是重要性的一步。我们学习中或者任何地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有些纠结的地方也是这个纠结。纠结是当下的,但是原因一定在过去。然后当时还强调了一个,其实很多人在分享中指出来了,说 the brand 相比,思维导图更像是一个最终比较体系化的完美的结果的输出。而 the brain 更像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求完美。但是这个迭代进化的方向更重要,就说进化有序比结果有序更重要。
这个观点我看到最近有好几个人在分享说能体会到了。上次我还讲了四个例子,金庸里面人物的联系。然后我女儿学到冰心这一课,我是怎么在 the brain 里面去做笔记的。然后讲了李健的例子,还讲了就是一个基本的架构,比如把自己受过的教育和公司搭建起来,他讲了这个 label tagevent 但 event 其实上次漏掉了没讲没关系,这次统一讲没有讲 type 因为我觉得它比较简单,基本,这次也会串起来。
好那个再说一下这次作业中的几个反馈。这一条我觉得比较好,就是你看思维导图的时候或者是自己整理一本书的思维导图70,速度是比较快的。比如说两个饭区中这个量级或者是最多三四个小时这个量级。但实际上整理 the brain 花费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它这个时间长,还不是说整理一个思维导图最多需要 4 小时,需整理一个 zerbrain 需要 20 小时不是的。
整理 zerbrain 它需要的是每天用上几分钟日积月累积累上比如几个月的时间,它不是说突击性的,它就是你大脑的一个思考想到了灵,这个一个灵感马上记下来就像这个说的,日积月累,不要想着一下子就做好。另外一个这个应该是那个叶斐叶,我有时候发音不准,叶非是吧,也非。然后提到了一个数据处理的闭环这个然后因为刚好这是我今天写了就是关于闭环,我写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然后我在看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又觉得大家暴露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就又抛出一个认知,就是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个四个象限。然后我问大家的对这个东西的看法,然后这是我们的课代表的回复。当然他回复很长,这是一句话说觉察到自己不知道的人相当于打开了原认知。那我想说一下这两点就是说关于这个闭环,还有原认知,让我很感慨,就是爱学习的人。 HC 的人总是不断地学,然后就总是有不断地新的感悟。然后就觉得自己不断地提升用一些。但是我感触最深的是总是用一些比较大的词。其实我自己像闭环原认知,比如说闭环是我上次写公众号才用了第一次,然后后面讨论中大概用了两三次。
原认知我听说过,基本上没用过,就是你就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大家知道吧,就是今年会贬值,会通货膨胀,私语也是会通货膨胀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看一下这个,比如说在在古汉语中,比如说这个人很厉害,这个词就表示的程度他确实是非常狠了。但是现在你会觉得说这个人很厉害,这个是个很普通的词,你就要给他用一些更高的词,你在别的地方去想一想,就有这种现讲。那么语言学家把这个称为也是语言的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被贬值。为什么贬值其实就是大家对它比较熟悉了,然后你就习以为常。所以为什么有时候你会觉得一些国外的地名翻译得比较有诗意,比如说台湾的一些名字或者日本用的一些汉语,觉得有诗意其实不是它有诗意,而是你对它有一种陌生感。非这个词语其实也是你有时候你一下子用了一些大词之后,其实就有点像你会让自己的感知是有点麻木。所以我自己总是用这些比较传统的词,这些大词我一般不用或者说给你自己点余地,像说就像打游戏一样或者比赛,你不要动不动就把这个大牌扔出来张出来没用,那后面你就没有牌了,我后面还会解释,为说这个闭环和原认知这一条,我是觉得说得很好。
the brain 它是一个日常使用日积月累。那么为什么能日积月累不是讲究大家说我要刻意学习,我要有毅力不是真的是有乐趣,你就会发现是沉浸其中把玩听不下来。我觉得有这个感想的说明用 thebrain 用对了,千万不要用那种刻意学习以及像金字塔原则这种条理性甚至是闭环这种特别刻意的想法去用 the brain the brain 是一个随意的,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比较随意的有乐趣的对吧。这也是论语里面说那只什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乐之者不辱之不是,反正顺序你们能理解的,就是说喜欢一个事情能够做到最好。
我作业里面还提到一点,我让大家分析一下,就是听了上节课之后,你觉得有哪些新的体会?然后你要再仔细想一下这些体会有哪些本来是你可以不通过我的课程你就能明白的。然后为什么没有明白我说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还有一个同学说,这个题目,没有明白什么意思。好,我结合这个闭环源认知和这个说特别重要,我待会讲。好。那么今天今天是最后一次主动地讲所以他们没有特别多的体系,我把一些需要分享给大家的,会挨着过一下先讲几个小的技巧小的技巧就是在操作中能提升效率的。第一个是用 shift 拖动修改父节点。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比如说我现在这个我拍一点比如说现在这个我先随便改一个。
比如说我刚才连的时候不小心这个第四课应该连在这个 zebran 训练营下面,结果误操作连带了这个第二课下面。那当然你可以把这个连上再把它删掉。但是对于这种父节点出错,有一个快捷键,就是你按住 shift 键,然后把这个把它连到正确的这个项目上。然后他就同时从这个错误的父节点上断开了。但是这个只适合于父节点,你说我能不能说这个子节点连错了,这个不适用,所以就是这种错误操作或者要修改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为什么呢?就是说这就确实有一个实际的场景,比如说张三一开始连带这个中国后面,因为节点增多了,你要把它在中国下面新建一个比如说北京市,那把它从中国移动到北京,那这个时候你按住 shift 键就可以操作了,这是一个节点,就是 shift 拖动。
还有一个很多人应该知道了,就是收藏历史区的节点也可以连接。就是大家在连接的时候,很多时候发现说这个节点太远了,根本如果看到的话直接拖动。如果看不到的话看不到的话当然搜索其实很方便,在这个地方打一下,比如随便搜,下个字母它就会有关联。但是还有一个就是顶部的收藏和下面的历史它也是可以连接的。大家看一下,要的这些节点都是活的,都是可以连接的。这是一个题型。再有一个是如果在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批量的选择批量的链接和取消链接的话,你可以批量去做,这话说得比较绕。比如我现在把这个假设l04g4,可下面这些所有的内容全部要改在这个节点下,比如说我改在也是,我改在说 l06 这个节点下。当然如果只是这么改的话,最简单你把这 l04 改成l06,但是这两个节点都有内容,所以你不能那样直接改对吧,不能那样直接改。然后你可以这个时候按住 control 键,点一下这个节点,点一下这个 git 就是下的这个圆圈,这样的话就把所有的这些点全部选中了。如果哪个点你不需要,然后你继续按一下 control 点击一下就把它取消掉了,从这里面取消掉了。然后你找到你所要的这个点,比如说l06,然后在这个地方右键把它全部设为它的子项,那就全部设为它的子项了。然后你再回到这个l04,然后选一个取消链接取消链接,那他就把 04 下面所有的内容移动到了 06 下面。好的,这个地方的 control f6f7 f8 是我自己定义的,是我自己定义的,大家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热键。
第 13 个,修改链接。小技巧。那么在建立节点的时候,再讲三个小技巧,一个是分号,大家应该知道了对吧,比如说 AB CN 号def123,那么这个时候三个节点就同时建立了英文的分号。还有一个是逗号。逗号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这个第四课我们一上来是复习对吧?我这个时候先用一个逗号引导一下,点一个加一个复习。我们一回车发现那就是 l04 复习,就把上级节点的内容带下来了。
还有一个是数字排序而加数字。那什么意思呢?你看一下,在 the brain 里面其实不太讲究排序。那比如说但是有时候是某一个节点下面用太多,它是支持排序的。比如说节点排序可以按照名称可以按照类型修改时间,创建的时间激活时间。其实多数情况下我们多数情况下是按照类型,有时候如果是没有什么新的类型,你就按名称排。按名称排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自然的顺序。所以有时候你为了要设定一个顺序,我再回到那个 l06 刚才改的我改掉了。但是有的时候你为了保证一定的顺序,那你就希望说原来的情况下我可能会在这个地方实现上。比如说假设这个是第一条,你可能就是为了把它排在前面。加一个一点对吧,本来就在前面的重新摆一下,比如说把这个漫游改在前面 1.2 漫游对吧,被排在前面去了。但实际上如果这个漫游还属于其他节点的话,那么在它这里面这个一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有的时候是说你加这个一点只是为了排序,而不是让它显示这个一点。这个时候有一个别的方法就是是用数字打头,而是点会我换一个比如说用这个来做测试,你前面加一个点一空格,那它的效果这个点在排序的时候是忽略的,它仍然认为这个节点是一开始的。但是它的好处这个一点一并不显示出来。大家明白了吧,就是说加一个点和数字,它起到排序的作用。同时这个点一数字不显示出来啊。啊这是六条小技巧。
再讲一下报告区的使用我回到我们的这个节点,高考区就是点这个按钮出来的这个区域。那么这个区域在你做一些全局性的了解回顾的时候比较有用。它其实就是一种搜索过滤,你可以在这边有一个基本的类型,这里面用到比较多的时候,我一般会看一下这个 offer 节点,就是孤儿节点,就是可能比如说莫名其妙,比如说这个某一个节点你不小心操作,然后它和任何节点都不关联。然后你可以我测试一下来我们测试一下。比如说新建一个新建了一个 test 我们把这个 test 放开链接,那么它就成了孤立节点了。这个时候看到这个节点了吗?这个节点是孤立的。你查一下为什么有孤立节点,然后你可以把你的旺季的节点去看一下这就是我们大家在协作过程中忘记或者说删除的节点,重复名称有时候是需要看一下的。你看我们这里面,比如说 2019 就有两个。那显然这两个 2019 它本来是一个节点对吧,那这个时候我会怎么把它连起来呢?我可能就会首先把这两个 2019 连在一起,让它能够可视化。然后那既然这个节点少,那我就把这个释比秋拖到这个下面啊,他我操我操作了。啊这把这个把释宇秋按住 shift 键拖到这个下面。对,然后后把这个删掉。现在二点一九就一个了,刷新一下。
20 有了没有了对,就是一个没有重复的了对吧,重复节点大家也看一下,这个可以帮助你去确认它只是名字相同还是说真的重复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基本上我会看一下这个孤立的节点,重复名称的以及忘记的,其他的用得不多,其他的用得不多二号区主要用来查看一下重复节点、孤立节点和遗忘的节点。
因为在作业中有人反馈说多讲一下使用场景。其实如果说 the brain 我们把它定位成一种刻意不叫自然使用的软件的话,它是没有典型场景的,只有这种特别专注于某一方向的软件才有典型场景。比如我在作业中提到说清明节的时候,大家可以整理一下家谱。然后我说如果你的家谱超过 50 个人,你可以问我另外一款工具,那我现在给大家看一下。那大家肯定可以理解用 zerbrain 如何来整理家谱,对不对?很非常方便。但是那么具体到任何一个特定的领域,总会有一些专用的工具,它的适用范围肯定比 Zebra 窄。但是在它适用的这个领域里面,它的功能和方便性肯定是更高的。
我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有一年春节的时候,大概两年前三年前去鲁迅故居。那回来之后,我就把鲁迅的家谱给整理了一下,他本来那个故居的材料基本上是鲁迅向上。但是我查了一下这个互联网的资料,真的挺强大的,就是我没花多少时间把他的这个后人并且照片都给找到了所以你看像这个专门的工具里面,你就会判得非常清晰。那么某个人她的配偶原配偶和包括再婚是谁?然后每个人的这个全名性别、出生日期、去世的日期这是配偶。然后一些联系方式,一些基本的经历都在这。并且你看它这里面,男士女士分别用这个粉色和淡蓝色的表示非常清晰。然后它里面还有很多别的功能,这样说就是通用工具其实是没有设定特别的场景的。就像说比如说 word 有什么场景,你可以说很多东西都可以来用它来做。当然里面可以聚焦到几个领域,比如说我可以写很长的文章,这个时候记事本是不能胜任的。比如说写个论文,写一本书,用 word 对吧,你要用到它的目录功能一些高级功能。
那么 the brand 那么简单来讲它就是适合你整理一些破综复杂的关系,比如你研你的,尤其你是做研究工作的话,你研究的这个领域。比如你做专题阅读,可以把这个领域阅读的这个领域放进去。其实我觉得她很适合处理法务,因为我在公司处理过很多法务,那么处理一个案子的时候会涉及到原告被告这个侵权的作品。然后作品又会有个公证书,还又会有个法庭,还会有一个双方的委托律师。那么有好多案子在一起,这中间是一个拖动复杂的关系,适合用 the brain 还有一个典型的场景,比如你想整理一下你公司的投资关系,比如李奥是不是在科大讯飞对吧,你会看到。首先科大讯飞不是一个公司,它是一个集团。当然你可能会落在某个公司里面,它有很多子公司,还有很多股东。那么这个股东有投了很多公司。那比如说你想整理阿里所谓的阿里系、腾讯系,他们的这种股权关系,投资关系,用这个是很方便的,所以就是基于我的理解,我能享受这些场景来。
然后大家一定去想,就是通用工具就是来解决那些你的需求特别多,但是又没有专用工具的领域,所以那些都是个性的,你自己去找。但是在搭架构的时候,有几个基本的框架,再看一下,达到现在了,到现在为止 zero 里面还是在处理这个人脉,是特别擅长的。是什么呢?就是说们说这个 5w 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适合放在 the brain 里面的一个信息类型,然后地点比户会比这个人要差一些,但也是一个典型代表。至于这个事件 what 其实不太那么强,就说不是所有的 what 都要放进去,只把一些典型的东西放进去就够了。时间其实在我的使用过程中添加的是比较晚的。
坦率地讲, the brain 并不太能是动态的展示两个节点的关系。比如说武侠小说中杨过和小龙女什么关系,你只能是按照最后说她们是夫妻关系,但是一开始他可能就是两个人互不认识,然后又怎么认识了,中间又经历了什么波折。那么这个关系其实是比较弱的,如果你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展开这个 when 你也可以把它比如说按照历史朝代或者是按照一个别的坐标系,比如说按照中国的创造皇帝,美国历任总统的这个任期去排上来,why和 have 并不会直接表现在 the brain 中或者不太直接,不太适合直接表现。
但是是他的脸权限本身其实很多时候表现的是 why 就是说你一定要找到比如说你喜欢读很多书,那我告诉你这些你觉得你喜欢读三类书,但是你深入思考之后一定会发现这三类书是有共性的。那么这个共性就说 why 为什么这三个东西都和我有关,它们之间一定是有共性的。找到这个 why 把那个横向连接加上去,这就是 zerbern 的最大价值和这个基本使用场景。就是说这个使用场景就是用了适合整理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整理。那么还有一个场景我称为把它就是那个漫游功能。就像有的一开始上课的时候,上课之前的候场,我就是把它这个漫游打开放在这,就像有屏保一样,他自己会动。然后你可以看也可以不看。但是他就像你们这个听一些付费课程或者是什么知识课,你在听就是个背景音乐,背景音也可以认真听,也可以不认真听。那么这个漫游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帮你复习。
对,这是使用的一个特殊场景,你离开的时候可以把它设为屏保,尤其是推广 the brain 的时候,放在这很酷一个点。讲一下这个手机端和 web 端,因为手机端比较简单,所以大家自己下载使用就好了,没什么问题,我讲课因为没听到回复我,我你得担心我这边的网络不稳。好的。手机端。因为我用的是 iOS 所以安卓版我没有 Google play 可以下载安装,我不知道其他市场上有没有,反正大家应该能自己解决。那么手机端我其实用的还是比较经常的。那么既和所有的既有桌面端又有移动端的工具,它的使用场景搭配是一样的。就是手机端适合随意适,就是适合快速地捕捉微量信息。你想比你想输入说呦我要准备输入 100 个节点,这个在手机上大概很难。但是你在手机上突然想到一个点,把它记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
第二个就是你可以用碎片时间去看,大家都很爱学习,但很多人的学习更多聚焦在说,这个人讲得好,这篇文章好,去学外面的知识。我曾经提倡说你不要去刷知乎,你可以去刷自己的云笔记。其实就像李耀一样,他每天使用 anki 也是一种阅读。但这种阅读不是说读外面的新的东西,而是读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积累的自己的东西。那么 the brain 在手机端也可以你不时地去看一些东西。那么 web 端基本上我们是重度用户,当然使用 PC 端基本上是不会用到 web 端的。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比如你在工作中整理了一些东西,或者你要去推广 the brain 你可以把那个脑图的在线链接分享给大家,他们不用安装软件就可以打开了。但是略有瑕疵的是,在国内访问速度比较慢。
我们再讲几个案例,不是讲几个案例也是告诉大家,给大家看一下,金庸那个大家都看过了对吧,那个导图我导出来发给大家,大家可以导到自己的本地去看。但是那个也没有特别高的代表性,那是我从一开始用的 brain 到现在的一个积累,也是摸索着来的只是供参考。还有一个是叫一个成语接龙,我觉得那个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不会删掉了吧。
大家经常会小时候做游戏,或者是现在和小朋友做游戏对吧,就是大家和,成语接龙特别适合放在 Zebra 里面。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出什么别的通用的方式去做这个解决方案。这个有点慢,我看看我这里面还有没有别的给大家看一下。
有一段时间那个网上传播比较多,说韩国这个历任总统和各个财团的这个各种斗争我当时就画了两个小时,查了一下,整理了一下。但这些现在我已经不关注了,当时只是想作为一个例子,就是它特别适合这种特动词。好的关系如果简单了,反而显示不出他的这个优势来。他没进来还没下来。这个我也会导出来,大家到时候导入进去自己体验一下就好了前面都是讲的一些小点当然那个场景其实我没有特别展开,接下来我们再去讲这个核心的点。因为很多人说有的人已经理解了这些概年,有的人还不是特别理解,就是那因为提过的是这个 label tag 和 type 这两个的关系。
event 其实我仍然不太想讲,这个比较偏门,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还是我们说从一个时间的角度我们这样看 zira 我们首先想 the brain 就是你要用一个软件的时候,你一定要透过这个静态的软件看到背后的开发者,看到他的思路,看到他的演变,这样很多问题就都明白了。比如。
The brain. 那么他最早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认为发 0.1 样本的时候什么样子,认为 0.1 版本的时候,它其实就比思维导图多了一点点对吧?付费导图它是一个只是一个这样的关系。那么那 brain 它就加了一个支持多个父节点以及支持横向链接。
在这个时候, the brand 这个信息模型其实就两个元素,就是一个节点和连接,这就是它最根本的东西在后面,所有的概念都是在这上面的强化。对吧?比如说你其实思维导图也是这个也是节点和连线,只是它的连线基本上是从父节点到子节,子节点一个单向的。而 the brain 特色是横向以及父节点的就是可以多重复节点 1 甚至说直接绕过这个它的对吧,就是说还可以直接超越这个节点去连接。那甚至比如说他下面的这个再一个二级节点,还可以就是可以循环式的。那么这个节点甚至可以成为这个节点的父节点,就是一个闭环了。那就用了闭环这个啥闭环了。那随着用户需求的往前走,随着产品团队继续向前走,他就会有一些新的需求。
这个需求表现在什么呢?就是说有的人就说我这个节点我希望加一点备注,比如 X 我的简称,我也希望说我备注就像一个人的名字,有网名,有这个有真实的名字,还有不同的群里面还有不同的名字。那么这个备注其实你可以理解成产品经理一想说那就加在这,这个不要不要看见翻译,这个翻译的也叫标签。但实际上 label label 就是英文里面。那个标签就是个小页签,就是买衣服的时候,你这个衣服上画的那个小页签,就是它那个页签是干嘛用的?就是对那个信息主体做一个说明,做一个补充说明。比如说这个时候你可以写成 A 我就走名字对吧,尽最简单理解,就是写在上面,东西太多了就挪到第二行过来。这么理解最通俗最粗暴最直观是对节点的信息补充。对这个节点还不够,所以它后面你可以理解成又升级了,升级了就是好吧,现在已经是对应的终极解决方案,你在这打无数的字,然后还可以添加附件。
所以理解了吗?节点的第一节信息就是这个本身的名字,它比如说这个我们称之为它的信息信息量是 1 的话,那个通过这个标签,信息量就可以变成二点几了。等会,通过这一个附件和笔记,你可以理解成节点的信息量就变成几十上百了。当有了这个功能之后,它实际上就可以取代或者是和竞争和什么和云笔记。所以你看我们一开始放的那个官方的视频里面,它是当云笔记来用的。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很多的文字、图片、附件,但是定位上能做云笔记,不代表性能上可以 1 作为云笔记,比如我用维持笔记或者印象笔记管理一半条笔记,我认为它是胜任的。但是 the brand 数据库能不能我 1 万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 1000 个文字,还有一些图片或附件,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所以我没有这样用好,这是节点信息节点本身信息的延伸飞。从这个延伸中你能理解了什么叫这个 label 什么叫 note 你的。
那么接下来对这个节点我们不是有附节点吗?比如说你看这是我假设这边比如说我们就还是比如说一个李健同学,那么一开始加这个节点的时候,我会直接把它连过来对吧?后面我的各个同学什么 A 同学, B 同学都连过来。那你连到过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就 N 个节点之间彼此相连,效率太低了对吧,效率太低怎么办呢?那就是说我们不要横向连接了,就是重要的横向连接保留。但是一般现在我们提这些人都有个共性,比如说我们都是这个什么校友校友,所以这些节点都连带。都连在这个的下面后,人总是克制不住对这个视觉化的追求。就想说我希望这些这个这些这些节点有一个不同的样子,一些个性化甚至加上图标。那这个时候就延伸出个需求来说,我能不能让这些节点不要一个一个去批量地设,甚至说自动地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希望这个可视化的特征从上面继承下来。当然这个时候每个节点可能有多个副节点。
然后所以这个 A 继承的节点发团队一想说这是一个特殊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 hype 类型。类型就出来了。类型其实就是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为了一个视觉效果的继承。那既然是继承一个视觉效果,所以它不可能有多个 type 那就冲突了对吧,这个是为紫蓝色,那个是为红色。
type 你可以理解成 type 就是做了一个加法,仍然是一个父节点。只是这个父节点要向下传递一些东西,所以它比较特殊。那 tag 是什么呢?那个你可以理解成比如回到说回到回到这个地方来回到比如说这里边有很多书,因为有些比如说这个导图里面的书。那我可能就说站在每一个用户角度来讲,他可能想标一下这些书。就像豆瓣一样,我是想的,已经读过的还是说完全没兴趣的。然后你还希望说看的时候能在这个图上,一目了然因为你已经用了一个 type 所以你不能再用一个 type 所以这个时候仍然是趋于可视化,你就可以给他加这个时候就产品经理以上方案。
除了 type 我们再创造一个东西,就叫tag 。比如我们叫业务线,或者叫关注这本书 tag 它为什么有可视化呢?比如说第一个可视化,就是你看这一堆书都是长得一样的。但是有几个回家了这个标签,并且这个标签实际上你等一下,配合关注这个标签它也可以加一进,就进一步可视化,可以加一个图标,我加一个红点。那这个时候你看当我看。当我在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个书就很明显地给突出显示了,移过来的时候还会显示文字,可以加多个标签。所以这个标签也是相比普通的服务节点也是做了一个强化。只是它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不能做多个 type 所以主要的 type 设成 type seal 的就设成 tag 那它还做了一个弱化是什么呢?就是当你点某个节点的时候,普通的父节点和 type 都呈现在上面,但是 tag 是没有呈现在上面的,所以这就是对 tag 的一弱化的方面。
所以说就是副节点某些方面强化,某些方面弱化就泛化出了 type 和 tag 这个我并没有和官方团队去确认,但是我一向看待软件的功能都是这么看的,就是原来最原始的是什么样子,后面随着带了需求怎么做。刚才说的这个 label 其实刚我们是从节点的角度说的,就说节点,需要加一个备注。比如说其实还有个需求,就是说这个连接像说这两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连起来就是比较普通了。比如说 3 和 4 连起来,你肯定是想备注一下这个地方这个线到底是什么?因为节点是有名字的,但是线是没有名字的,所以线他就直接放在 label 上写上。比如说这的注意阅读没事,所以对这个线来讲, label 更直观。
当然很多人不知道这条连接线也是可以写笔记的。比如说我先读完了这个灵山之后,读完灵山之后,我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又读了这个第四册,你可以写很多,就是连线也可以增加 B 级添加附件那这就是 label 这个标签进一步强化到这个笔记和附件区域。然后副节点通过某些东西的强化和弱化变成了 type 和 tag event 算了还是不讲了 event 因为这是以第一是只有 PRO 版才有这个功能。
第二反正我用得比较少,我这样其他人也用得比较少,因为你用得多的话,你就一定会找专门的时间线的软件工具。好这是一个从经验化的角度理解这几个基本的概念也串了一下,我们再返回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因为很多人说我还是会纠结。比如我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吧,以自己为中心还是会纠结?我到底要把这个公司放在上面还是放在下面?我上次抛出一个观点说上下我们在地球上,在球表面是有上下的,在宇宙中没有上下的话当然是对的。但是我还想到了一些当时比较复就没说。
如果大家在这些东西大家学过,就是级坐标和支教坐标,我印象中是大学数学里面是比较基本的一块,就是这这这这是什么意思啊?稍微解释一下这叫坐标,很容易理解。对不对?就说这个点在这我们会说这个点它是这个横坐标是 A 横坐标一般使用 xy 对吧是吧?这个点 P 就是横坐标是 X 横坐标是 Y 那什么叫极坐标呢?极坐标就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那么他也是从原点开始,他看这个 P 的时候,他是看连一条线过去。那什么意思呢?这个角是个 theta 然后这个距离是个 R 所以它是用另外一种这个方式来表示,但它表示的是同一个东西。
那还有几个概念也和这个有点相关,就是拓展你的这个思想,就突破学。突破学我觉得很神奇,就是在几何里面,比如说正方形和圆形是完全就是两类图形,但是在图谱学上它们就是同样的结构,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你如果把它理解成一个橡皮泥或者一条绳子,那么这两个是等价的,你可以随意变换对吧?所以在初步学看来,纪要两个件是连通的。至于直线连接还是这个曲线还是曲线连接还是什么连接是不相关的,他讲的这是一个科普学的一个等价。那还有一个就是也是让帮助大家拓展这个视野。就是说地图大家都知道对不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地图这个所谓的上北下南,这是人为规定的。那么人类这种全球化之前,可不见得是所有地方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比如我们不要有那种意愿的东西去看待这个世界,一定要看到你。就像刚才我说的,就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就是从时间线的角度来看。但是还有就是一个事情有多种,可能是有点像这个平行宇宙这个观点,平行宇宙这个观点。就看。所以像这个地图也是一开始可能是大家不同画像的最后趋同了。
还有一个点就是这是说地图的一个方向的标注,可它其实是可以旋转的对吧,你导航的时候就会旋转,为了做一对这个好的例子,就是地图是上备下单,但是你在开车导航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给你变成一个向车头方向向上对吧,而不是北向上。为什么?就是为了使用方便?所以一切信息工具不要追求逻辑上怎么样合理,而更多的所是工具是给你用的,使用方便更重要。这个凸显方法就不讲了,就是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过比如说你会觉得俄罗斯或者苏联的面对俄罗斯对吧?俄罗斯的面积你会觉得特别大,理论上它比中国差不多,就差很多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你会感觉它可能是中国的 1.5 倍。因是什么原因是地球是个,这个球形它那个表面你是没办法展开到一个二维平面上的,所以它有一个它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这种映射其实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出在这个极地区域的你就会看起来更大。
那么讲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讲这一些就是让你意识到当我们说上下的时候,到底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哪些可以是变通的,哪些只是一个方便。好,他说的太绕了我们说为什么我提倡说这是这是一个比如说某个人我提倡希望把这个你公司的这个你的公司放在上面,然后你拥有的一些物品放在下面物品或者一些技能。那原因就是在 the brain 里面,上面的这个节点和下面的节点其实略有不同,这个不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你看,比如对这个上级节点,它是会展开一些其他子节点的,而对于这个下级节点,它可并没有再去展开一些副节点差别就在这。所以说上和下不太等价的。
那么这个不太等价其实也是为了方便,原因是什么?原因你看 the brain 相当于发上面有节点,下面有节点横向连接,其实它只放在了左边对不对?所以右边是个空白区域。那么这个空白区域其实就是为了高效利用空间,所以让父节点把这个其他的子节点也展示在这边了。
那么这些节点这个这个节点这个节点和这些节点称为兄弟节点对吧对不对,选项中是可以设置的,这些节点可以设为隐藏。如果隐藏了,那么父节点和子节点就是完全等同的,只是旋转了 180 度。但是如果展开它就不等同,不等同之后,所以你就想大概率你这个公司里面还会有其他同事对不对?所以你把它放在上面,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展开,如果放在下面的话,你是展不开的,展开之后那显然更方便去做一些关联。所以这就是说原则上没有上下,但是这一个特性就给上下带来了一定的区分度。基于这个区分度,所以多数人的正常思考也是和思维导图这个组织结构图是一致的,就是把组织建在上面。
这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有人问你说多个工具怎么协同,按照这个前面问的话说怎么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流,我看看时间就看看怎么讲,也基本上差不多。然但是按照时间的观,按照时间的观点,我们可以你可以这样想说这个软件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对的,最早你可以理解成说只有记事本这个工具。那这里面就它的是纯文本的是吧。
TXT 没有格式对吧?没有格式。然后你发现它不够用怎么办呢?你可以理解成那升级半就是 word word 最大的就是支持了格式。当然这个格式说到这解释一下,其实格式和样式是不同的。格式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一个加粗对吧,或者是一个加粗斜体或者是字号变大一些样式是什么呢?样式是一个就说你快怎么讲。
格式是用眼睛看的,样式是从逻辑上给它的一个信息定位,比如标题 1 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家应该能理解,我就不浪费时间解释了就是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大家都工作了吗?格式你可以理解成是一堆的,就是针对一个个体的一堆的属性,比如说这个文字它是什么样的对吧?这叫格式,对应到你的公司里面。
就是说张帆来了,我给他多少待遇,然后他要做哪些这个工作,对享受哪些福利?然后李自来了,又给他一个个的制定。那你这样多了之后,你会发现这事很烦对不对?所以你就改了说张三叫做比如说产品经理和岗位。所以这个时候你只要告诉张三是产品经理,他自动地享受哪些待遇就明确了对吧。这个产品经理就叫样式,使用样式能够保证统一样,样式和格式也去也也应该去做分离。好,这是记事本就进化到 word 了。那么 word 可以管理一篇短文章,也可以管理 300 页的文章。
视频吓我一跳,因为我这个地方有点看不到,把那大家擦掉了。 word 可以管理短的,也可以管理长的。但是当你计算机上有 300 篇有 1000 篇甚至 1 万篇 word 文档的时候,味的是不能跟你管理这个集合的。对不对?每一篇文章不划长,1万页很微软,这不整齐,1万页真不行。可能几百页没问题,但是它对数量是没办法的。也就是说 word 就是管理一个单独的文档,但你当成变成一个文档集合的时候,它是管理不了的。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需求,就是说我是作为一个数资料库来管理的,这个时候所以云笔记就出现了。
所以你看 word 管理的是 word 是打开一个 A 文件,然后把它关掉。打开它,然后把它关掉,再打开 B 文件,再把它关掉打开 C 文件。当然你可以开多个窗口,云笔记的概念是几乎没有什么保存。你打开的是一个数据库,这里面的所有的信息点都是数据库里面的一部分。对云笔记的核心是对这个安个信息的集合去做管理,也就是说这些集合之间的联系标签文件夹,然后一些互相链接后版本管理是。所以你可以理解成这样是一个递增好,递增到这一步基本上是到头了。然后到头了之后再有有人有另开一条线。那么大纲是怎么看呢?就是说仍然是这个 word 那么之前的 word 是,这有个一级标题乱什么什么东西乱什么东西一一对如何对照部门? 2 对吧。然后小一小二有人就觉得说这东西太复杂了,尤其是 word 引入这个格式格式之后,很多人把精力花费在这个格式上了。所以又有人做减法说记事本没有这个知识格式,但是格式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逻辑上区分这个层级。
好,我就把这个是本的 TXT 原来 TXT 就你可以理解成是个均匀的一维的,其实就是 1 就一一维的。就是其实这条直线对吧,你不换行的话就一条线下来了。那么 word 是通过这种视觉的东西把它区分出来。那么大纲其实就是通过说我等我缩进,我缩进得从这个地方开始,二级在这个地方开始,三级在这些地方开始对吧?其实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把这个大纲称为一个一点,比如说 1.2 维的一个信息工具。
那么大刚好思维导图其实是平行发展的对吧,是平行发展的开始,其实都是平行的。那后面你肯定会看到是 UPS mind 它在思维导图里面也开始加了一个大纲对吧。 banner 然后幕布一开始即使幕布带动了还有很多了,像 dynalist dynalist 也从大纲当加了思维导图。因为它本质上就说这个层级关系,我乘以 1.2 维和那个思维导图一个节点对吧,然后去去去细分,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这就是你可以理解成这又是一条线,记事本对记事本,一条线是分到了 word 到了云笔记。那么然后他就是另外一条线就到了大纲。
你再看一下,比如说像幕布大纲里面的这个幕布,它的管理其实和 word 很像,它是单篇文档里面,单篇文档里面是有层级结构对吧?但是不同的文档之间其实是比较独立的,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全局的管理并不太好,只是最近在强化。所以现在有了全局搜索对吧,有的全局搜索。而另外的比如说像 workflow workflow 它根本上这个大纲它就不分笔记的,它就是从头到尾就一棵大树就一棵的,相当于理解成就一篇文档这是另外一个思路。但是你看,这两条分支持是有差异的。
大纲和云笔记,即便大纲想管理多个独立的,就是就是像就像做一个全局管理,它和云笔记会差别很大。比如说我是同时使用云笔记和大纲,那怎么区分呢?云笔记是个更通用的工具。所以我的第一个判断就是是不是适合大纲。 if 这个东西适合大纲吗?那就是说对我来讲就是它需要分享,然碰到层级特别清晰,那我就用大纲,否则就放到云笔记里面。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大纲里面永远是我的一个一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比较特殊的结构化的内容。而云笔记是我的是我最后一个托底的全部的一个内容。当你积累了在云笔记里面积累了很多东西的,你这个时候又会发现其实应该这样讲,你的云笔记大纲,还有散布在网络各处的我的微博、我的读书笔记、豆瓣什么这些东得加在一起。我说如果这个时候你希望有一个更加全局的工具,这个时候才迈向 zerbrain 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就不用纠结,这不是就这么简单。所以我说学完这个课更不是要求大家都去用,我希望有人勇敢地判断出说。我明白了,这不论是什么,但是我当下不需要,那就把它放下,拿得起放得下。好非这样,列出来之后你就会明白 the brain 没想代替任何工具,即便是我说过,就是工具有通用的对不?对,比如说 the brain 就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工具。一些专用的,比如说像这个刚才说的那个家谱家谱工具。通用的有可能能代替。如果你的需求不强,它有可能能代替这个里面的子类别。但是 the brain 和这一些不是同一个类别。所以 the brain 不会代替任何工具,不会代替的包括思维导图,也不会代替你在做对外输出的时候,思维导图非常清晰,非常简洁,也非常容易有成就感。
zerbrain 坦率来讲,他是它是你的大脑。它是你的大脑。然后可视化。但是这个可视化只是给自己看的,仍然是你自己学习思考的一个工具,它不涉及对外输出。思维导图其实更适合对外输出,看起来很高大上。好,这个其他的不讲了,其实比如说有没有更创新的工具,群里有好几个人知道对吧?有几个人对,有人还问过我那个卢曼卡片。卢曼卡片是一个其实非常传统的,我不会多讲的。就是我认为它是个很传统的工具,包括卢曼卡片,还包括那个一元笔记法。本质上这其实我认为是比较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这个落后不代表不好,现代电子时代,比如 Arnold 肯定比它云笔记肯定比它更好用。那只是现代人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太迷茫了,然后发现医院笔记法哇有个人用得很好,然然后这个卢曼是个大牛人,用得很好,然后就误以为这个控这个这个方法好了,其实不是是这个用的人有毅力坚持下来了。
但是 room research 这个工具确实是一个,目前看来是如果他真的做成了性能比较高的话,很多人是可以,你可以理解成它是把云笔记和 the brain 再加上 outliner 加在一起的一款工具。但是这么难能不能做好呢?不太一定,今天的时间果然是超了。
再讲回这个就关于学习的问题,就是大家提的我说大家用的词太大,以及我为什么说你明白你听了我的东西之后,你觉得有启发,但是你一定要想这些启发,哪些本来你是应该自己知道的。那什么意思呢?就像比如说大家学过几何学对?不是几何国际里的几何,它就是,五条公里推出了几百条的定理。那什么意思?就是说理论上一个人只要知道这五条公里就可以推出这所有的东西,当然实际上不太可能,而且理论上是可能的。那同样我想说的是,面对着这一个,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我现在就是就说我怎么看的。
第一,四个分类,当时我看的时候也很多年前,肯定是,也没有什么特殊印象,说挺有意思的。然后我就完了,我没有关注这个图,这么多年我也没想清过这个图。这几天大家在问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那个闭环,然后我就想第一闭环也是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很多人说我做到了闭环,然后问我怎么做,我说我真不太知道那什么意思。好,我就意识到说通过这个讲课,我发现有很多东西你们问我是知道答案的,但是你在问之前我没觉得是个问题,我也没在意我是不在意。我强调的是我不是说不知道自己知道我是说我不在意这个事情,但是你们问了之后发现通过问我是知道的,这是我对我自己的一个认识。但是我抛出这个模型还在于诧异于大家,就是说这个我们的课代表酒界同学,他说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对酒界同学说对这个地方很有感触。对吧?知道自己不知道之后,然后就就无非就是然后就很努力。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应该是对吧?是,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带的重点应该放到还是放到这个点,我是发现了自己知道的这些东西,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也一样,我会你要关注,就说有很多东西其实你自己知道,但你又误以为不知道。然后然后你干什么呢?然后你去问别人,当然问别人还是好的。然后你去付费学习有很大问题,它就相当于怎么说,相当于你的这个大脑里面有很多种子或者说很多小的幼苗,然后你以为自己没有,然后你就去别人那弄了一些数苗或者就是让别人包装得更好对吧,一些树苗种子把它引就种过来了,然后你这些种子就被覆盖掉了就死了。但问题是你从外界移植过来的东西远远不如你自己这个更有生命力。
大家想一想你学了那么多,哪些东西对你的影响有 5 年 10 年。而我现在自己想出的这些东西,基本上都说五年十年前 20 年前读过的书,我很少去听一些别的课,我基本上就是读那几本书。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因为我这么说大家会相信,但是不太能理解。我在想这个模型,比如说这个模型当时看了我也没想了,但是然后我就想说,你们既然不太知道这一点,那为什么呢?就为什么关注在这没有放过了这。好,因为你们这边一想一不不不反不反馈,我就担心这个声音断了。一反馈,我就以为有什么别的问题就看一下。那原因是这个模型是有问题的,同志们表勇敢的,有批判精神,就是看到一个东西不明白一定要想是不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是对方的问题。这个模型看起来很很高大,上海合理,因为像绕口令的一样对吧?但实际上这个模型如果解释这个问题,让你们找到本质原因的话,不应该这么画,但应该怎么画呢?那应该这么画。
首先我们是说你判断自己知道不知道。首先我们是说你只是指去说这个一部分对吧,就说你说我我我知道 1 我知道一些东西知道的比较少,然后有些东西我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我觉得我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我很纠结很困惑。那么总体上这是你的判断对吧,这是,你的判断就是,但是问题是你的判断是不准的,所以才出现了说你不知道那个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个情况。但是这个情况不应该逻辑上讲话,而是逻辑上怎么去画,要看一个从权重或者是从关系上。
那什么意思呢?你这样画了之后,这四个区域除了摆在整齐之外,它是没有关系的,它的关系在这你认为知道这么多,但实际上这个周围你很多东西你是知道的,你只是比较保守或者失去了自信。你以为自己不知道这个边界,很多对象你是知道的,甚至这里面也有些东西你知道的何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其实不出现在那些领域,而是就在我颜色放错了,是这些地方都会交叉着。比如我认为很多常识大家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理解得不够深。那那这些那这些地方怎么理解呢?就是说我觉得自己不知道,你竟然说我知道好,大家都知道很多这个大作家是不是,文学家四合家思想家。比如我说一个人,像苏联有一个小国家,小什么立陶宛是吧。
毕涛版有一个作家叫自己大家知道吗?来说你看在我提这个问题之前或者提到之后,大家说我不知道,我知道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问这个问题之前,你是我认为这不要往四个线下里分,问问题之前就是我根本不 care 这个问题,我不关心这个问题。好,问了之后你说我不知道,但是你是真的不知道吗,或者讲什么都不知道吗?不是,你至少要说我不知道。那我不知道本身其实大概率代表着这个人并不出名,并不太知名,不是我的问题,我不知道它也代表了一定的信息对吧。就像说你们不在上海,你们知道上海的房价吗?我不知道。不你应能估算出,上次房价应该是从 5000 到 15 万,这个算你是知道的。所以重点一就说你老纠结不知道这个干嘛,你不知道东西没价值,没价值的东西你纠结它干嘛,一定要问你知道的东西才有价值,所以准确的不知道范围是知到的。也就是说对这个模型我的提倡是关注自己这个区域一样,就是这个区域你一定是从你已知的地方去向外走,不可能一下子跳到这个位置的地方去学习。这个地方的学习我认为是无缘之本,从这个地方出去学习,从你的边界上去学那么说到这了,我就想到了两个最高的典范。这也是我读了好多年就每次都感慨破山。
一个是论语里面孔子讲过的一句话,怎么别人都是认为他学脉很大。但是孔子自己说我有知识吗?我没什么知识。别人问我的时候,我是个空空的状态,我不是有很多干货,不像很多人说我这种学富五车,我有很多干货没有,我就是。那空空的。但是为什么能回答别人呢?我扣其两端而截言,孔子既讲中庸,但是他讲的是直连用功,单纯的中而求中是比较难的,即便是胜人也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从两端去推敲这个中间。
那什么意思呢?就说很多时候我们没什么知识,但是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要说我不知道我也去问别人不是,那你可以自问,你可以自问,因为孔子也是别人问了他之后他才知道答案的。那就是从这个问题往回看,我刚才说就退回到最原始的那个地方去。这个问题出现之前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出什么需求吗?这个需需求这个工具能不能?这个工具能不能解决呢?那我就想如果我去设计这个工具的话,遇到这个需求会怎么办呢?那有了这个思路,是不是我的投入产出成比例呢?如果成比例,我可能去开发,如果不成比例,这个团队肯定不会去开发。所以你也不要期望新的版本去解决了,所以这就是直起两端去做分析,然后就等找到答案。也就说从已知把那些看似未知的东西给解决了。
还有一个更酷的 6 组会能 4 到 6 组会能,那个时候大概可能还是隐姓埋名的时候。然后他在一个居士家里受供养。然后就有另外一个僧人,另外一个尼姑就是另外一个尼姑在那读五本经书读这个经。慧能之前其实没听过这个经的,但是他听他一读就明白了。然后他明白了之后,反正尼姑就发现了,因为明显读到某个地方的时候,点点头合手。露出这个会心的微笑。但是这个尼姑读了很多,这一遍读了很多遍并不明白。不有些地方不太明白。然后慧能说你有不明白的问我,解答得特别好,然后你会有一天说这个字我不认识,你帮我认一下能说 sorry 我不认字。
这尼姑就说你不认字怎么能理解里面的意思呢?对吧?当时你看慧能是还说了我字不认识,但是意思你随便问你不说,那怎么能理解呢?那回答很简单啊,诸佛庙里非观文字。那这句话我相信这个尼姑所有的修道之人都知道,但是在这个场景下就忘掉了,就常识,常识就忘掉了不佛庙里非关文字。
那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理解一个问题的时候,包括看软件,也是就是说你看软件不要老,看到这个软件一定要看到软件。这是我们的用户对不对?这是我们的,我们的用户看到软件后面的这个人,那开发者是怎么想的?而开发者背后的是什么?开发者背后是他对这个世界一些问题运行规律的一个思考。如果你能够直接看到这个的时候,你就不会纠结这么多软件,或者是这么多或者是或者是那么多的书啦。世间的书和工具是用不完的,你就要一直往后去找。就是我我想着想的这个意思,就是。
好说一下今天的作业,今天的作业有一些正常的作业,但是有一个特殊的作业是什么呢?是大家去准备一个 1 到 5 分钟的发言,然讨论一下我们当时说过的我们这个是交作业,你们交的是押金,交的押金作业完成会,但是怎么定义作业完成和没完成作业完成的好坏,大家去想一下,可以发给我,可以公开发,可以分公开发在群里也可以私下发给我,也可以不发,但是你一定要记下来,一定要记下来。
因为我们整个的其实训练你的思考的方式,你会最后看到我怎么根据你们的这个考核建议整理出一套方案来,这是最后一个案例。也就是说下一节课我准备换一个方式,就是不是我讲了或者叫几乎不讲了,我就开个头。下次也不是直播,我们想用视频会议的方式,每个人轮流发言。但是这里面有个风险,就是我们有 30 几个人,每个人讲 1 分钟有 38 分钟了。那通常一个人讲起来是控制不住的。所以作业里面说大家去一下,准备一下。实在不行,你觉得说我得讲十分钟,但是又不可能不好意思占用别人这么多时间,那你就发个音频直接发在群里小轮流发言。当然有人说我不发言,那也行,反正最后不强迫了,你如果不发言,那别人就多了一点时间。最后我会做个总结,再大家有疑问我会做个答疑。当然这个课之后,大家发个证书,让你去退学费,或者说过一段时间再去讨论一次。好,今天和我预料的一样是超时了。然后看看大家提的问题,提的问题和这个什么放在一起了。
好像没太这个,你这个卢曼就,离得太远了。我不谈就是刚才其实也说过对,他的具体方法我们不谈不讨论了,因为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我不想把家再引到这个歧途上来。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一定要区分。你说我要学某个方法的时候,是你理性地判断那个方法比你当下的方法更管用,还是看到了某个人他用那个方法,他用 A 方法比你用 B 方法做得更好,也就是一定区分出问题是在方法上还是在人上然备防。
很多人见到一个比如说别人给你看一张好照片,说哇照片这么棒,用什么相机拍的一反应哇你这个这么厉害,一定是有一个很神奇的工具,潜意识里面是说不是我比不上你是我的工具比不上你,你中自我保护。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拍得很烂的时候,你看那不如果看到一张照片不好的时候,你脑子里就会直接反应说,哇今天水平太差了,你看分析一下自己的潜意识,别人好的时候你归结为工具,别人成果不好的时候,你归结为这个人的水平,但是更应该把这种分裂的思想来审视自己,搞清楚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好了,别的好像没什么问题。时间挺长的。知识体系放放松点,放松点纠你纠结什么?知识体系学习是个很快乐的事情,不要弄得那么刻意那么累,就和那句话一样,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nolife is not a race is a journey 那什么意思啊?你的人生不是一个比赛,你的人生就像一个旅游一样,重在乐趣不是要及早到达终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讲这个。这个就是我坦率地讲,我的知识是没体系的,我也不爱总结,就懒得总结,因为你哪个知识活得多好玩,你弄得有体系就是。所以如果说学了 zerbrain 这个就是我们通过 zern 这些时间的相处。
如果想告诉大家一点的话,就是人生很有意思,学习也很有意思,平常心一些不要那么纠结焦虑,因为你如果用精进的方式去解决焦虑,大概是解决不了的。你永远有序不完的知识。别人,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刚好处在一个什么呢?就大家能理解就是西方工业革命从手工业到流水线的这个巨大的变化对吧?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现在正处在人类对知识的加工和输出,从手工业到企业流水线的变化。那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说我这种就是小手工业,就是手工业的方式,我会很喜欢我的东西,乐在其中也做点分享。但是很多机构掌握这种营销资源,掌握认知心理学的机构,它会永工业化的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什么,迪斯尼或者是这种大的机构做出来的作品是不是非常你会非常好,非常喜欢,因为它会有能力有专业认知去迎合你的需求,那同样知识也会这样去做。但这样做了之后实际上带来的就是如果你没有鉴别能力,你就完全成为一个别人在整欠网购。那些所谓爱学习的人也在网购,只是网购的是知识。而悲观一点讲就是被这种饥饿营销焦虑感所控制了,它不断会给你一些让你感到不断地有进步,有就是制造焦虑,有缓解焦虑,让你感受到进步。但是方向是错的。所以一定要回到自己内心来学习是重要的。
但是你有永远要记得,比如关于人如何认识自己,关于哲学、关于社会的认识,过去几百年的积累,如果说那是90,就是从量上,从价值来讲是 90 的话。目前任何就是每年会出现新的一堆的一堆的信息,一堆的课程,一堆的书,那你的量很大。比如说你可以理解成说存在硬盘上的话,占的空间很大,但是价值极低,永远比较关心那些流量的东西。就是说我为什么不爱写博客,写公众号呢?就是他的思路是不对的。就像一篇公众号出来,基本上前 48 小时它的流量已经耗尽了,后面不会有人读了。那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都是关心,就有点像关心新闻一样。这两天有什么新闻,没用,那些都是泡沫,历史都会把它淘汰掉的。你可更要关注那些被历史证明了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图书馆里那些经典的书,那些人的水平比这些什么知识变现的人高得多,并且是免费的,之前你不用焦虑。所以好。不讲,讲了一半小时了。好,那就大家。准备一下自己的发言,这是核心的。然后那个这个问题,关于押金作业的考核方式,大家也去思考一下,我最后在这一点上肯定还会给你们一个教训或者讲出乎意料。好的,那就,下周二建。